生活在江西九江的姚策,28岁被诊断出肝癌晚期,母亲许敏想要“割肝救子”,却发现母子血型不配,原来,自己曾花费了几十万医疗费,并为之在*金地段购买房产的姚策,并非自己的亲生儿子。
28年了,许敏一家为了姚策费尽心血,亲生儿子郭威却在杜新枝的养育下,过着乏善可陈的生活。不同的父母和家庭,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知识学历,让这两个非亲非故,却“错换人生28年”的年轻人,拥有了天差地别的人生。
1、被宠坏的姚策。
姚策的短暂人生,充满了遗憾。
从3岁起就被诊断为“乙肝大三阳”,自然赢得了许敏一家的精心照顾。但是更令人羡慕的,是他从小到大享受到的优质教育。
许敏本来打算,将姚策送到江西九江最好的市委幼儿园,只可惜入园体检时查出了乙肝病*。为了给姚策治病,许敏、姚师兵和父母先后带着孩子,到北京、上海、南昌和河南找最好的专家“寻医问药”。那时候的工资只有几百块,许敏却毫不犹豫地给孩子买几千块的药治病。
如此母爱,让人怜惜。
姚策,就像是上天派来“讨债”的孩子,偏偏许敏,又是别人家那个最好强、任性和执拗的妈妈。
在“鸡娃”观念和教育焦虑的驱使下,许敏不但花费了巨额资金给孩子看病,还调动了各种人脉和关系,更花了不少钱,将孩子送到九江最好的小学和初中,甚至还掏了“高价择校费”将孩子送到九江一中重点班。
在这28年里,从医疗到学业,从生活到物质,许敏给予姚策的,总是“最好”的。
在许敏一家的精心呵护下,姚策20医院,许敏和姚师兵为之搭上了全部收入,还有父母的养老钱。姚策喜欢读书,许敏就在家里摆满了两个大书柜,姚策喜欢数码产品,外公就给他买了平板电脑和苹果手机。
可以说,是“集全家宠爱于一身”。
况且,姚策曾经就读的九江一中,不但是江西省重点中学,更是全国百强中学。但凡是个自律自觉、勤奋努力的孩子,只要踏进九江一中的校门,就算清华北大和大学考不上,最起码考个一本大学是没有问题的。
2、糊涂的姚策。
然而,姚策有一个被宠溺娇惯的命运,却没有一个勤学苦读的基因。
准确地说,享受了江西九江几乎是最优质教育的姚策,整天就是“游戏人生”的态度,学习成绩也差得离谱。虽然曾在九江一中的重点班读书,班上同学大多数都考进了、或其他一本大学,他却高考落榜,只考上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即便如此,善良的许敏还是耗尽资财、想尽办法,安排姚策在大专毕业后到医保局上班,并和熊磊相知相识,然后结婚生子。
但是,或许是因为从小到大一直享受着优质教育,姚策对医保局稳定、轻松而优越的工作似乎并不满意。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选择了自己创业,到上海做母婴用品电商,却落得一败涂地,还欠了一屁股债。
姚策结婚需要婚房,许敏就掏出所有的钱,加上贷款购买新房;新房需要装修,许敏就忍痛低价卖掉学区房,把所有的钱找最好的装修公司,买材料、买家具,又找九江市最好的酒店,为姚策和熊磊举办了盛大而豪华的婚礼;熊磊怀孕不再上班,许敏就帮忙支持姚策一家三口的生活开支,连信用卡都要帮他们还。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许敏为了姚策,都称得上是呕心沥血、含辛茹苦。
但是很可惜,姚策接受的优质教育,和许敏为他付出全部心血、资财和年华,都没能让他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学会感恩和回报,最起码,把花费了许敏一生积蓄的房产还给她。
曾经游戏人生、高考落榜的姚策,最终,还是辜负了养育他28年的许敏。
3、角落里的郭威。
宅心仁厚的郭威,算是杜新枝家里唯一健康的孩子,却从小就没有被认真教育过。
被采访时烟不离手,写声明时字迹潦草,有没有上过大学都是未知数。不得不说,在“错换人生28年”的案件里,除了许敏,郭威其实是最可怜的人。
虽然他一直把杜新枝夫妇当做是亲生父母,但是杜新枝和郭希宽对待两个子女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据了解,杜新枝家共有4套房产,其中一套在女儿名下,其他3套都在郭希宽的名下,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郭威却什么都没有。
杜新枝曾对许敏说道:“这些年来,我对郭威一直视如己出。”在许敏和郭威做完DNA检测后,杜新枝又对郭希宽说:“真是五雷轰顶。”还说“蛋糕被别人分走了一块。”而第一次看到姚策时,杜新枝却奇怪地说:“我一直牵挂着你。”
如此前言不搭后语,对姚策热情万分,对郭威冷眼看待的言语,使得“错换人生28年”的案情越发扑朔迷离。
每个人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仿佛只要认真读书、努力学习,我们就能在学业、家庭和事业上一往无前。但实际上,决定着我们前途命运的,往往是我们的父母和家庭。
姚策始终是杜新枝的亲生骨肉,所以许敏就是付出再多,给他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把他教育的温良恭顺、知恩图报;而郭威始终是许敏的孩子,就算是被杜新枝“另眼看待”、“故布疑阵”,郭威和田静的人生也必然是一往无前、一片坦途。
总之,父母和家庭赋予我们道德、品行和素质,而学校教育则给予我们知识、技能和学历。父母给孩子的陪伴和关爱,决定着孩子的前途和命运。
但前提是,我们的人生没有被“错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