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旧重疾产品下架的最后节点,最近工作量确实比较大,对保险不了解的人也许会觉得时间还充裕,已经在了解的或者在投保中的朋友,应该是感到了一些煎熬:
各家保险公司的系统打开缓慢;
银行扣钱失败;
核保材料交了3天没有一点反馈…
后台还是有很多朋友留言提问:“#重疾险#怎么买”“投保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逐一回复真的有点来不及了,干脆给大家整理份「重疾投保攻略」,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首先长文预警,内容略干,实用性比较强,建议收藏!
在开始之前我设置了一个目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滑查看。
选择篇
01.已经有医疗险了,还有必要买重疾吗?
02.重疾保额买多少才够?
03.定期重疾和终身重疾怎么选?
04.缴费期限越长越好吗?
05.投保人、被保人要不要加豁免?
投保篇
06.网上的保险,能买吗?
07.小公司的产品,靠谱吗?
08.健康告知要怎么做?
09.买重疾前,要不要特意体检?
10.被拒保了,还有机会买别的产品吗?
投后篇
11.等待期内需要注意什么?
12.电子保单靠谱吗,想要纸质保单怎么办?
13.出险后,保险公司会刁难我吗?哪些情况不赔?
14.出险了,多久才能拿到理赔款?
15.发现保险买错了,我要退保吗?
选择篇
01
已经有医疗险了,还有必要买重疾吗?
答案是:有必要。
很多朋友在买重疾险还是买医疗险的问题上纠结,标准答案是:
成年人不做选择,两个都要。
医疗险解决我们看病、买药、住院的需求,根据对应规则来报销;
即使同时拥有好几份医疗险,那能赔付的上限仍然是医疗账单上的实际花销金额,还要扣掉社保已报销的金额。
而重疾险是给付型保险,只要满足赔付标准,保险公司就会一次性给付我们一笔钱;
这笔理赔款无论是我们拿去治疗,还是用来弥补家庭收入的损失,都可以。
一旦不幸罹患重疾,医疗险来补充我们在治疗的上花销缺口,重疾险来补偿生病期间的收入损失,才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02
重疾保额买多少才够?
前面我们讲了,保险公司赔了钱,并不关心你用来做什么;所以很多时候,重疾险除了用于治病,还可以弥补生病带来的收入损失。
一般来说,确定重疾保额,我们至少需要考虑三个部分:诊治费用、康复费用和生病期间的收入补偿。
1)诊治费用
重疾的治疗费用往往不低,根据这几年的专业数据,重疾治疗的基础治疗费用通常在20万-30万。
伴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先进的治疗手段,一些重疾的治疗费用甚至会超过50万。
如果这部分资金仅仅靠医保,那无疑是杯水车薪。
虽然医保能覆盖一部分治疗费用,但医保的报销额度有上限,不同地区有细微差别,通常在15-20万之间,且只能报销医保目录内的药物。
2)康复费用
对于大多数人的重疾,治疗还只是第一步,术后休养往往还需要2年,甚至更长时间。
那么除了治疗费用外,休养期的康复费用、后续医药费用等也需要考虑。
3)收入补偿
身患重疾后,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工作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因此,我们可以估算一个休养期的收入损失,纳入重疾险的保额。
综合来看:
重疾险保额≈治疗费用+康复费用+收入补偿
一般来说,50万是重疾险的基础保额;如果预算实在不足,也建议不要低于30万,否则保障往往不够充足。
如果仍有余力,建议可以适当增加一定保额,尤其是为家庭经济支柱增大保额,比如保障到80万、万,都是合理的。
当然,前提还是要量力而为。
03
定期重疾和终身重疾怎么选?
答案是:看预算,两者保费的差距比较大。
保障至终身相比保障至70岁,保费通常要高出50%以上。
对于手头宽裕的朋友,建议直接保障至终身: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出现异常的风险变大,等以后再想加保相对来说会更困难些。
对于预算有限的朋友,可以优先选择保障至70岁或80岁的方案;这里还是考虑到要将我们责任最重的阶段进行风险覆盖。
目前还是有很多朋友会将定期重疾和消费型重疾有所混淆,具体应该如何选择,可以看
便宜近30%,消费型保险一定更「值」吗?
04
缴费期限越长越好吗?
答案是:缴费期限跟预算有关。
缴费期限越长,每期保费越低,但缴纳的总保费越高。
一般情况下,建议大家尽可能选择较长的缴费期限:
1)减少缴费经济负担
在保险缴费期间往往是家庭支出比较大的阶段,选择长期缴费能把省下来的钱花在刀刃上,甚至是积累下来进行储蓄增值,获得更大的长期收益。
2)最大程度享受保险杠杆
附加轻中症保费豁免,在保障期限内,一旦轻中症出险,未来的保费都不用再缴,并且其他的保障是仍旧有效的。
但如何选择缴费期限并不绝对,比如说:
如果你现在已经40岁+,按照正常退休年龄的话,一般也不太建议选择30年的缴费期。
退休后,收入减少,每年仍然要缴保费时,会增加退休后的负担。
如果目前预算有一定的空间,可以缩短缴费期,在60岁之前结束缴费。
05
投保人、被保人要不要加豁免?
答案是:建议加。
保费豁免是指当投保人或被保人发生某些风险时,保费免交且后续保险利益不受影响。
举个例子:
小王给自己老婆小花投保了一份重疾险,投保的这款产品本身自带被保险人轻症豁免,小王又附加了投保人豁免,那么:
无论小花(被保险人)得了轻症,还是小王(投保人)出现轻症、重疾、身故或失能,后续的保费都不用再交1分钱;同时仍然享有这份保单的保障权利。
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
1)投保人豁免
2)被保险人豁免
3)双豁免: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一人出险,两人豁免;一般这种情况适用于夫妻互保。
简保君建议大家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加一下投保人豁免,一般加豁免保费成本会上涨6~10%,实际上是用几百块钱撬动未来几十年出险免缴保费的杠杆,是非常实用的。
投保篇
06
网上的保险,能买吗?
答案是:能。
很多朋友会发现,对比一些传统线下产品,互联网保险价格往往便宜不少,保障也很有竞争力,想买,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担心不靠谱。
对网购保险有疑问,也很正常。这就像淘宝网刚出来的时候,不少人还是信不过网上的东西,觉得当面购买才放心。
其实网络只是一个销售渠道,只要渠道可靠、有正品保证,就没问题。
一句话,只要是正规保险公司合法合规的保险产品,我们都可以放心购买。
大家关心网购保险是否可靠,还有个原因:担心理赔有问题、不方便。
现在很多保险的理赔,也开始线上化了,很多小额理赔,线上提交资料,一两天就能理赔到账。
至于最后能不能赔,更多是和保险合同条款有关,和保险公司大小、买保险的渠道,没有直接关系。
07
小公司的产品,会跑路吗?
答案是:不会。
首先,保险公司的成立门槛很高;根据保监会的要求,如果要成立一家保险公司至少要实缴2亿注册资本;这里可以八卦一句,从资本体量的角度来看,险圈儿压根没有小公司。
其次,我国对于保险行业的监管之严格堪称世界领先级;按照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公开偿付率(即赔付充足率)。
最后,即使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情况出现——保险公司破产,保险法规定仍在有效期内的保单将被转移给别家保险公司继续承保。
我们挑选重疾险,最主要还是看产品和自己需求的匹配程度,不必太过担心保险公司的安全性。
08
健康告知要怎么告知?
答案是:如实告知并谨慎过度告知。
重疾险投保时,需要进行有限健康告知,即告知体检结果显示异常、自己已知的过往疾病等;对于自己没检查过的则不需要告知。
健康告知事关我们是否能正常承保以及出险后能否正常理赔,因此强烈建议大家进行如实告知,以确保保单的有效性。
在健康告知页面,如果身体有部分异常涉及到了健康告知,可以点击进入智能核保的页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疾病回答问题即可。
如果智能核保回答问题无法通过,或者智能核保选择不到要告知的疾病信息,就需要进行人工核保,不同情况也会有不同的核保结果:像大三阳满足条件可以加费承保、像甲状腺结节部分情况会除外承保、而像糖尿病这类既往症基本都是拒保的。
09
买重疾前,要不要特意体检?
答案是:不要。
买保险前体检,除非对自己健康状况十分自信,不然结果大概率是硬着陆…
为什么不要体检…因为要健康告知!一般最新检查出的异常结果都必须如实告知保险公司。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体检前一段时间没休息好身体出现了一些小异常,从临床医学角度来看也许无大碍,从核保医学的风险角度考虑,也许就被核保老师回复:建议复查该项异常后,再行提交核保。
本着不给自己找麻烦的原则,投保前不建议体检。
10
被拒保了,还有机会买别的产品吗?
答案是:有机会。
每家产品的核保尺度不一样,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果某款产品投不进,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尝试别的产品。
如果身体异常点稍多,可以在选择产品时多选几款,同步核保,增大通过概率。
总之呢,还是建议大家趁着年轻身体好尽早投保,当健康状况出现一些异常时再考虑投保真的有些来不及了。
投保后
11
等待期内需要注意什么?
重疾险保单生效日起就进入了等待期,具体的等待期时长因产品而异,一般情况下是90-天。
投保前保险公司设置了健康告知来确认我们身体的健康程度,筛除部分健康异常风险过高人群。
保险公司承保后的等待期也是如此,保险公司需要客户在90天内(有些产品是天内)不出现相关情况来确认客户投保时的健康状态。
因此,我们就要注意啦,体检最好避开等待期。
因为如果去年体检正常,而今年刚好在等待期内体检出某些问题,恰好又是保险公司比较看重的几个点,可能会被怀疑我们投保时的健康状态是不是已经存在相关异常,从而可能影响后续保单的效力。
12
电子保单靠谱吗?还是想要纸质保单怎么办?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会在投保后向投保人提供电子合同、而非纸质合同。
电子保单有很多优点:环保、便于保存、可以重复下载打印。
从法律效力上来说,电子保单和纸质保单具有同样的效力,但有些用户会觉得拿到实实在在的保单合同更安心,就像简保君的妈妈,每年都要数数自己身上有多少份保单…
那该如何拿到纸质保单呢?
通常有三种方式:
1)致电保险公司,直接索要;
2)进入保险公司官微,在线申请;
3)去自己邮箱下载电子保单,然后打印出来保存(是的,因为电子保单有效力,打印出来也是个凭证)
13
出险后,保险公司会刁难我吗?哪些情况不赔?
实际上,关于保险我们最关心的一点是:出事了我的保险能不能赔到。
很多朋友或多或少会有些顾虑:投保时说得这好那好,但是出险了我真的能拿到理赔吗,获赔金额对比当初的承诺会不会有缩水。
答案是不会,只要符合合同约定,保险公司不敢不赔。
根据保险公司理赔数据的统计,我们发现一般出现拒赔有四种原因:
1)等待期内出险
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提过啦,投保人在投保时就要明确等待期内出险是赔不了的;在四大人身险中,重疾险、医疗险、寿险这三类都有设置对应的等待期。
2)不在保障责任内
我们在投保时一定要清楚这份产品给我们带来的保障,对应的风险覆盖责任究竟是什么。
实际上,每个险种都有明确的保障范围,超出保单合同保障范围的情况,保险公司肯定是不赔的。
3)免责条款
在保障范围内,所有产品几乎都会有约定一些特殊情况不赔,具体细则可以查看保单的免责条款。
*被保险人违法犯罪行为导致的保险事故不赔,是所有人身险的“共识”。
重疾险主要会针对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故意伤害、违法犯罪、吸食*品或管制药品等极端情况,进行责任免除。
4)未如实告知
未如实告知是所有拒赔原因中发生率最高的。
如果投保时故意隐瞒或遗漏告知,出险后就很可能会被拒赔。说回重疾险,具体的像隐瞒健康情况、隐瞒高危职业等在出险后经保险公司核实发现隐瞒情况,就会非常有可能被拒赔。
14
出险了,多久才能拿到理赔款?
保险法中对保险公司的理赔时效是有明确规定的,这不是保险公司想拖就能拖的。
当客户提出理赔申请后,保险公司会及时核实情况,如果确认在承保范围内且资料齐全,一般要求10天内必须赔付结案。
如果情况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调查核实,也要在30日内作出符合赔付或不符合赔付标准的决定。
在上一年度的保险公司理赔数据中,我们发现平均理赔时效在2天内,小额理赔基本当日完成,在线理赔中出现的秒赔越来越常见,理赔的便捷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总体获赔率超97%,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案件都能顺利理赔,我们要做的就是出险时一定注意收集好自己的理赔材料,如医院的诊断报告、账单凭证等。
那如果材料不全,需要补充材料,就会延缓理赔进度。
15
发现保险买错了,我要退保吗?
如果是犹豫期内退保,是不会损失保费的,但过了犹豫期再退保,就会有比较大的保费损失了。
实操中,常见的退保原因是保险配置上的不合理,比如说保费过高、保障不够、配置重点出现偏差等等。
-什么情况下,不建议换产品?
-如果换产品,需要注意什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或私信咨询,看到必回。
如果考虑退保,大家要明确三个潜在风险:
1)年龄增长,重新投保保费更贵;
2)如果身体已经有异常,投保会更困难;
3)退保期间,没有保险覆盖的情况下,会有一段“裸奔期”。
其实,保险只有买的合适才能给我们带来切实的保障,如果大家不知道如何选择产品、配置方案,也可以给我留言或者私信,千万把保险不要买的不清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