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讲了肝功能
点击下方链接可以回顾
邵老师趣讲肝功能
通过上节内容,我们知道肝功能报告单,通过蛋白类、酶类、胆红素类三个方面评估肝脏是否出了问题。但是
肝功能检测仅仅是肝脏的“报警器”
它的局限性是无法告诉我们病因
因此
当发现肝功能出问题时
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
肝脏相关的补充血液检查
首先是肝炎病*的检查肝功能受损
一定要排查肝炎病*
肝炎病*包括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病*
都具有传染性
最常见的甲乙丙三种肝炎病*
甲型肝炎病*主要是经粪-口传播的疾病,也可通过血液和分泌物传染。通常通过水和食物传播而流行,特别是在不发达国家更常见。所以要讲究卫生,健康饮食,个人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食不洁净食物。
甲型肝炎潜伏期一般在12~40天(平均约21天),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和发热,同时出现严重*疽为临床主要特征。
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方法。凡是对甲肝病*易感者(如医务人员、甲肝病人密切接触者等),年龄在1周岁以上的儿童、成人均应接种。接种甲肝疫苗后8周左右便可生产很高的抗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力。免疫力一般可持续5~10年,5~10年后补种一针。
甲肝病*包括两个抗体检查
IgM和IgG
IgM阳性提示新近感染
IgG提示既往感染
很多病*检查都涉及这两个抗体
临床意义也都一样
大家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下图的丙肝
丙肝急性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等,也可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仅仅感到乏力,大约有55%-85%的感染者转为慢性肝炎,并有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
丙肝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并通过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此外,丙肝检查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检查,高灵敏丙型肝炎病*定量检测,是确诊、评估病*复制、抗病*治疗效果的主要手段。但是,很多同学看不懂这个报告单:↓↓↓
这里主要涉及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
最低检测下限1.50E+01
就是正常参考范围
“E”就代表公式
后面“+”多少
就代表“E”前面的数字乘以10的几次方
1.50E+01
就是1.50*10=15
也就是说当检测结果<15的时候才是阴性
而上图检测结果是1.74E+06
套入公式也就是1.74*=
已经远远大于15了
也就是阳性,丙肝患者
还不明白的话,怕是要被数学老师骂喽~接下来聊聊乙肝血液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此外还包括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腹痛、巩膜*染,小便深染及大便呈泥土色或变浅,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后,潜伏期为45~天,症状通常在3个月内出现。急性乙型肝炎发作后,部分患者的乙型肝炎有慢性化倾向,最终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肝炎,其中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
乙肝最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方法
就是大名鼎鼎的“两对半”
为什么叫“两对半”呢
因为
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是一对
E抗原和E抗体是一对
最后核心抗体“单身”
下图是每个指标对应的阳性意义
凡是抗原阳性,就代表感染了病*
我们打疫苗是为了产生抗体
所以,抗体产生一般是好事
但最后的“单身狗”核心抗体会“咬人”
如果是表面抗原(编号1)阳性
就代表是乙肝病*携带者
↓↓↓
如果是表面抗体(编号2)阳性
就代表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也代表疫苗注射成功
否则,就要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注射
↓↓↓
如果“单身狗”核心抗体(编号5)阳性
咬住了两个抗原(编号分别为1和3)
那就构成了1-3-5阳性
就是大三阳了
病*复制和传染性都比较强
↓↓↓
如果“单身狗”核心抗体(编号5)阳性
咬住了一个抗原(编号1)和一个抗体(编号4)
那就构成了1-4-5阳性
就是小三阳了
病*复制和传染性相对比较弱
但也是会传染的哦
↓↓↓
因为乙肝两对半比较便宜
所以通常用来作为乙肝和抗体筛查
一旦发现乙肝感染
还需要做高灵敏乙型肝炎病*定量检测
用于准确评估病*的复制情况和疗效评估
跟上面丙肝病*定量检测的解读方法是一样的
↓↓↓
病*性肝炎有发展成肝硬化乃至肝癌的可能,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还应补充肝纤维化检测同学们不用管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具体嘛意义
只需要了解这里面又有“胶”又“粘连”
(简单粗暴的记忆方法)
异常增多,就有肝硬化风险了
遇到这种情况,医院做影像学检查
进一步确诊及排查有无癌变
常规体检,我们也可以采血做肝癌筛查
包括:
α-L-岩藻糖苷酶(AFU)
甲胎蛋白(AFP)
铁蛋白(FER)
癌胚抗原(CEA)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糖链抗原50
温馨提示:因为所有的肿瘤标志物都不具备特异性,所以只用于肿瘤的常规筛查,不作为确诊工具。一般肿瘤标志物数倍升高,考虑有肿瘤的风险;轻度增高,多考虑慢性炎症所致;可以进一步做PET-CT做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一节的内容比较多
但层次分明
也比较容易理解
您学会了吗?
下节课聊心肌酶谱,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