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国庆放假前,夫子给博士班授课,课后抛出三连问:
*辨病应该如何指导辨证?
*中医的优势病种有哪些?
*西医的病种分类,应当如何为中医辨证所用?
回想起2年前跟诊的一则病案或可作为启发思维吧~~~乙肝·疲倦案
男,30岁,警察。
·形体适中,面色偏*滞,反应略迟缓。
:疲倦5年,加重半月余。:5年前单位体检发现乙肝大三阳,时觉疲倦,服用西药恩替卡韦抗病*治疗2年,指标无明显变化,产生耐药,后停药未再服用。因工作压力大,且加班思绪较多,不耐多劳。近半月觉疲倦加重,周身困重无力感,少量活动后略有缓解。食欲食量可;大便2日一次,色正*,质偏黏,尚成型,排之欠畅;小便色偏*,偏浑浊;睡眠一般,晚睡则入睡难,梦多易醒;冷热调,无手足凉。:常年多发感冒,以鼻塞流涕喷嚏为主,无咽痛发热,无头晕头痛,小腹受凉则腹泻。:舌质淡红,略暗青,苔薄白:脉偏弦偏细,左寸关略旺:西肝炎中疲倦?:气血不足,湿热久蕴,肝脾同病,虚实参半:标本兼顾,缓力长用:益气血,清湿热,兼解*:*芪逍遥散加味*芪15*芩6柴胡10郁金10当归10白芍10白术10茯苓15赤小豆20茵陈15仙鹤草15白马骨15*16剂,水泛丸,30克/日,10克/次,饭后服用,2个月量。:1.工作生活节奏放慢,按时休息;2.服药期间,不要期望见速效,只要没有出现不舒服就是进步;3.丸剂服用完后,及时复诊。:
改造一个人,可以用警察的办法,也可以用老师的办法,警察的办法就是强制,老师的办法就是教育,两种方式都可以让这个人变好,都可以用,但怎么用?不能天天靠警察管,更多更长远的是要通过教育来解决。中医的调整就是这样,它不是刹车的,刹车没有西医快,但刹车之后,问题没解决,该犯罪还是犯罪。如果碰到暴力警察呢,本来不是犯人,管成犯人了,复仇心理反而出来了。病案剖析
:
患者素体气血偏薄弱,一方面外易受风寒,或为鼻塞流涕喷嚏、或为腹泻;一方面内易停湿郁热,湿热久蕴,表现为肝功能指标异常、大便黏腻不畅、小便浑浊。
无头晕头痛、无咽痛发热,说明不以实证为主。
:
疲倦不耐劳,根源在于气血不足、气机不宣,气虚易停湿,血虚易化热,病在肝脾,因虚致实,虚实挟杂,病程久且病势缓,正邪相互混淆。治疗重在宣透郁遏,补消兼顾,缓力长用以扶正祛邪。选方*芪逍遥散加味,制丸长服。
:
接诊时,察其面色偏*滞、语声微带拖音,家属说其反应略迟缓,说明存在脾虚湿困、肝气不振之机,故以*芪、柴胡、郁金,补气疏气升气;为防补气助热,故少佐*芩(芪芩配是夫子的最爱之一);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养血运脾行湿;再酌加利湿解*之品,赤小豆、茵陈、白马骨、仙鹤草。
心得体悟
硕士3年,有幸跟着夫子,专注于学习精细辨证论证,探寻症状机理、发病机制、甚至愈后判断,确实是奥妙无穷,以为这就是中医临床诊疗的金字塔了。顺利毕业,打着博士的名头,医院坐了一个月门诊,小试牛刀,诊疗人次,有效率60%(内心期望原本是80%)。经过了临床的拷打,才意识到辨证是很有用,但是还不够,一定一定要结合考虑中西医辨病。
紧接着一次师门会议上,夫子提出要高层次的“病证结合”,要补辨病之缺!当时对夫子的敬仰之情就是这样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有次课后跟夫子聊,说起硕士期间只是专注于精细辨证,虽然知道还有辨病,但基本是忽略的,以为夫子只会辨证,没想到是自己浅薄了...夫子曰:其实姚荷生老先生提出的辨证是包含辨病的,整个病象资料都要参考。
然而,如何补缺?如何结合呢?中医辨证确实什么病都能看,但都能彻底看得好吗?比如:中医的虚劳病,如果只知辨证,那就只能对症打症,那就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比如:西医的肝炎肾炎,随着病人的不适症状缓解,相应指标也应该恢复正常,才叫治愈。
立足中医辨证,结合中西医辨病对辨证的预见性指导,对于医者可以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对于患者不致于因失治而延误病情。
END款冬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