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也称为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抗-HBe)、核心抗体(HBcAb/抗-HBc)。
乙肝五项检查,包括定量与定性检测,其意义是基本一样的,同样是抽出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液中乙肝病*的血清学标志。一般情况下上午检查,下午就能拿到结果,一天的时间就足够了。如果是乙肝携带者,建议每隔三个月到六月左右定期检查一次,不需要过于频繁检查。
如何解读这五对半的意义呢?
下面简单介绍三种常见的情况
1、乙肝五项指标第2项阳性:表示乙肝已痊愈或有效接种乙肝疫苗后,如下图:
2、大三阳:肝五项指标第1项阳性,伴有第、5项阳性就是大三阳,如下2图:
图一:定性检测
图二:定量检测
、小三阳:肝五项指标第1项阳性,伴有第4、5项阳性就是小三阳,如下2图:
图一:定性检测
图二:定量检测
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说明机体没有被乙肝病*感染过。但是人体也没有对乙肝病*的免疫力。这类人群在流行病学中被称为"乙肝易感人群",即一旦接触或被病*感染就很容易发病。所以乙肝五项全阴性者应积极地接种乙肝疫苗,使体内产生乙肝抗体(抗-HBs),才能有效预防乙肝的传染。通常情况下,需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一般按照0、1、6方案进行。
最后了解一下乙肝病*的传播途径及非感染途径
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亲是家庭聚集乙肝病*传播途径的主体,我国约有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的。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2、血液传播:输血、反复使用被乙肝病*感染的注射器、破损的皮肤粘膜均可感染乙肝病*。
、性传播: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在家庭中,夫妻间如有一人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携带者,另一方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抗体。
非传染途径
我国约有1.2亿乙肝病*携带者,他们就生活在大家周围,和大家密切接触着,大家需要交往,需要交流,和乙肝病*携带者在一起是否就要被传染上乙肝呢?当然不会,医学家们很负责任地告诉我们,如下的行为都不会引起乙肝病*的传播。
1、一起就餐和乙肝带*者共同进餐不会传播乙肝的,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怕”,如果知道谁是乙肝带*者,便将其排斥在外。其实大可放心,消化道是不会传播乙肝的。
2、相互握手尽管在乙肝带*者的汗液中可能检测到乙肝病*标志物,但握手仍是安全的。实际上,健康人的手上可以沾染很多种微生物,有人研究发现,手上的病菌、病*多达成千上万,他却不会发病。这些病菌、病*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不是病菌、病*落到手上就一定发病,人体还有自己的抗病能力,汗水中也含有一种酸类.不利于病菌、病*的生长。你要注意洗手、就更不成问题了。
、礼仪性接吻乙肝带*者的唾液中可能含有乙肝病*,但礼仪性接吻不沾染唾液,属于“干接吻”,即使口唇相互接触也没有问题。爱人间、相恋者的双方唾液混合可能有一定传播作用,但实际意义也不大。因为从口腔感染乙肝病*的机率是不大的,不少研究试验都证明乙肝病*在口腔难于传播成功。
4、相互拥抱这是一种常用的礼节性行为,因为没有实质性接触,不可能造成乙肝病*的传播。只是有的人总感到对方是一名乙肝带*者,心理上难于接纳而已。
5、同室居住同学们在一个集体宿舍里,其中有乙肝带*者,是不会发生彼此传播的,乙肝病*不能在空气中存活和复制。每一种病菌和病*,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播渠道,乙肝病*主要通过血液这一渠道传播,不会从呼吸道侵人人体,即使对方打喷嚏,或咳嗽,都不能构成感染。
6、同一教室上课这也是很安全的,不会传播乙肝。
编辑作者:张林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