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沈听雨通讯员何堃
原发性肝癌被称之为“癌中之王”,5年生存率仅12.1%。日前,医院接诊了一位年轻的女性肝癌患者,由于对疾病认知和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定期检查意识,而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最佳时间,令人惋惜。
小芳(化名)今年31岁,被丈夫捧在手心,亲昵地称她是“小心肝”。没想到,“小心肝”真出了“大问题”。
近几月来,小芳老觉得头晕、乏力,右上腹胀痛,却没太在意。最后腹痛越来越厉害,连腰都直不起来了,这才在丈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她的肝脏内有一个近20cm的巨大肿块,经诊断为肝癌。
医院中医综合肿瘤科主治医师吴贞说:“小芳的父母都有乙肝病史,自己也有大三阳,可这么多年却从没做过体检,其实像她这样的巨大肝癌发展起来至少有几年了,确实令人惋惜。”
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乙肝大国,多数的慢性乙肝感染患者都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的。“人体幼年时,免疫系统还不完善,感染病毒后不能清除病毒,导致病毒与人体处于共存状态,让病毒在肝脏内持续复制。”吴贞表示,肝脏负责人体的新陈代谢,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等作用,并且很强的再生和恢复能力,可是再强大的肝也承受不了长期、慢性折磨。要小心不要走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道路。
据悉,肝癌早期往往没有特异性症状,出现症状多已是中晚期。而早期诊断率低正是造成肝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肝癌高危人群必须进行定期筛查,除常规体检,吴贞建议每3-6个月复查以下项目:
1、肝功能、肝炎系列、HBV-DNA。这几项是慢性肝炎常规复查的指标,可以检测肝功能,肝脏代偿能力及病毒复制情况,也可作为评估肝癌风险的参考指标。
2、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慢性肝炎患者如体检发现AFP升高,排除怀孕、生殖系统肿瘤等因素,需要高度警惕是否有肝癌的可能性。
3、肝脏B超。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常规手段,能发现肝脏有没有异常的结节或肿块。
4、肝脏CT或MRI。肝脏CT和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B超。如B超提示占位性病变时,必要时需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鉴别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
此外,当身体出现了肝区疼痛,乏力,消瘦,瘙痒等症状时,也提醒可能是肝脏出现了问题。吴贞表示:“通过早筛查,早发现,早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70%。每个人都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