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甲氧氯普胺致类肝性脑病中西医结合治肝病例 [复制链接]

1#

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门体分流性脑病强调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女,53岁,反复呕血,黑便2年,复发2d,于-12-02入院。

年内镜确诊食管静脉破裂出血.12月3日频发恶心,未吐。19:00肌注甲氧氯普胺10mg,12月4日中午开始烦燥不安,胡言乱语.。16:00头颅向右偏斜,双目向右凝视,口角紧闭,牙关紧咬,呼之不应。

神志不清,压眶反射存在,双目向右凝视,颈阻力增高,四肢肌张张增高,活动少。病程反射阴性,急查血氨、电解质正常。神经内科急会诊后排除颅内出血及占位性病变,考虑甲氧氯普胺所致锥体外系反应,不排除肝性脑病。

17:30肌注_mg,并用支链氨基酸、精氨酸抗肝性脑病治疗,患者20:30神志基本恢复,颈阻力消失,头颅及双目活动自如。12月9日再次大出呕血,黑便,12月10日并发肝性脑病,12月11日进入昏迷状态,但未再出现上述锥体外系反应。后经抢救患者于12月30日好转出院。

患者,女,46岁,因恶心、呕吐、乏力、黄疸6天,昏迷2天,于年2月19日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患者于2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38.5℃,乏力、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在当地卫生院予退热、退黄等治疗后(具体不详),体温降至正常,但乏力加重,黄疸逐日加深,纳少,食入易吐。17日医院查总胆红素.6μmol/L,直接胆红素70μmol/L,谷丙转氨酶U/L,白蛋白35.3g/L,球蛋白43.6g/L,白球比例0.8:1,予保肝、降酶治疗1天,症状无改善,遂转我院治疗。

查体:T36.8℃,P84次/min,R22次/min,Bp/70mmHg,昏迷,稍烦躁,呼之不应,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无肝掌、蜘蛛痣,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压眶反射、角膜反射(-),心肺(-),腹平软,肝肋下一指,边缘光滑,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腹部可见较密集的粟粒大小疹点,舌质红绛,苔黄干燥,脉弦。查:总胆红素.6μmol/L,直接胆红素98μmol/L,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γ谷氨酰转肽酶U/L,白蛋白32g/L,球蛋白50g/L。乙肝五项:大三阳。B超示:肝回声致密,肝大,胆囊壁毛糙。

中医诊断:黄疸,急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用谷氨酸钠、钾各2支,γ-氨酪酸3g,支链氨基酸ml,甘露醇ml,加压每8h1次,乙酰谷酰胺mg,前列地尔μg,甘利欣mg,茵栀黄30ml等静脉滴注,配合VitKmg肌注,每天1次,灭滴灵0.2,鼻饲,每天4次,白醋50ml配生理盐水ml灌肠,每天1次。中医按疫毒发黄辨证用药,治拟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利湿退黄,药用:水牛角粉30g(冲),黄芩15g,焦山栀15g,石斛12g,金银花12g,连翘12g,紫花地丁15g,黄连6g,生大黄15g(后下),赤芍30g,车前子30g(包煎),滑石15g(包煎),每日1剂,分次鼻饲,共用3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