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76.html来源:菊梅医生
作者:菊梅医生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导读
在中国肝癌的病人中,乙肝感染者占到80%。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肝癌病人不能够早期发现,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肝癌的整体预后较差。如果能够对慢性乙肝感染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进行每半年1次的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检测,那么80%-90%的肝癌患者会在早期被发现,可以获得早期治疗的机会,65%-70%左右的患者可以取得临床治愈(3年不复发)。
1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它属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甲胎蛋白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的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等。甲胎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2
规范抗病*治疗
规范抗病*治疗能够减少肝癌发生率,坚持抗病*治疗超过3年以上的乙肝人群,肝癌的发生率可以减少接近30%-50%。
有的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抽血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就认为万事大吉,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抽血检查是远远不够的。肝癌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仅在70%左右的患者中升高。肝癌的筛查和确诊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简单易行的如腹部B超检查,明确诊断需要腹部增强CT或核磁检查。
另外,不能单凭大三阳或小三阳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肝癌发生在小三阳的患者并不少见。
结语
防控好肝癌,关键在于阻止肝硬化的进展和随访监测小肝癌的发生;而阻止肝硬化的发生或者逆转已经发生的肝硬化,关键在于及时规范的抗病*药物治疗;要及时而规范的抗病*治疗,同样离不开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前、中、后的规范定期复查和随访管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