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外热成像技术从脾阳虚证论治乙型肝炎肝硬 [复制链接]

1#

我国是乙肝大国,肝硬化是各种肝病的终末期,对于肝硬化的治疗,迄今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我科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胃经、脾经循经皮温均温及两经原穴温度的差异性,揭示了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脾阳虚证的病机本质,并进一步采用脾阳虚证经方理中汤验证从脾阳虚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年11月—年11月在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并随机选取在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46.28±18.44)岁;平均病程18.8年。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龄为(45.61±18.39)岁;平均病程为19.2年。健康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22~77岁,平均年龄为(45.78±18.41)岁。3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病程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纳入标准

所有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符合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诊断标准,肝脏B超提示肝硬化改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大便溏烂、恶心欲吐、怕冷等表现。

1.2.2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病毒感染性肝炎、合并代谢性肝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排除合并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排除哺乳期女性以及妊娠期女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仅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正大天晴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0019)0.5mg/d,1次/d治疗。

1.3.2治疗组

予口服理中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正大天晴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0019)0.5mg,口服,1次/d治疗。理中汤组成:人参9g,炒白术9g,干姜9g,炙甘草9g,以医院中药房(天津三延公司生产的煎药机)进行煎煮,每剂去渣取汁mL,分2次于早餐及晚餐后1h口服。

1.3.3健康对照组

不予任何干预。

1.3.4疗程

观察疗程均为3个月。

1.4观察指标

1.4.1胃经、脾经循经皮温均温及两经原穴温度的变化

采用经络红外皮温测定采用维恩伟业生产的WNIII(通用型)数字式医用红外成热像仪,探测器像素为×,测温范围为0~50℃,温度分辨力≤0.℃,空间分辨角≤0.9mrad,同时采用IRBIS2.2热像图处理软件进行热像图的储存、数据的提取以及图像的处理。检测环境:室温27~29℃、相对湿度60%~70%、无阳光直射、无红外辐射、室内外通风隔绝。检测过程:受检者脱去衣物,充分暴露观察部位,在检测环境下静坐15~20min(呼吸约20次/min、心率约70~90次/min、无出汗状态)开始检测。受检者距红外摄像机镜头1.5m处,取站立位,双手自然垂直,取正面、背面、左侧、右侧面对镜头各1次,随即记录热像图,并储存用以分析。3组成员在入组前及入组3

个月后各予1次经络红外皮温测定。

1.4.2临床症状积分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烂、腹胀等症状,0分表示没有,3分表示很少,6分表示经常,9分表示总是,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3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变化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空腹抽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ALB。

1.4.4肝脏硬度值的变化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肝脏硬度测定仪Fibrotouch,检测2组患者肝脏硬度值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正态分布数据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计数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处理。

2.结果

2.13组成员在入组前及入组3个月后胃经、脾经循经皮温均温及两经原穴温度比较

见表1,图1。

3.讨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乙肝病毒长期作用于肝脏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初期(代偿期)多表现为乏力、纳差、肝区不适、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晚期(失代偿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于肝硬化的治疗,迄今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基于其综合治疗的优势,在控制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都显现出了较显著的优势和潜力,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其中,掌握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机特点是提高该病诊疗水平的关键。乙型肝炎肝硬化属于中医学“胁痛”“积聚”“臌胀”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多与湿、热、毒邪郁结有关,病情缠绵难愈,湿邪郁久最易伤阳,临床上又常被误以苦寒疏利之法治疗,以致阳气常受通下攻伐损之伤,复因久病伤阳,使原本为湿热毒蕴之证出现阳虚之倾向。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规律研究发现,阳虚体质、气虚体质是该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并且男性与女性之间各有偏重,随着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加重,阳虚体质愈发明显。研究也表明随着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发展,阳虚越明显。可见肝硬化患者阳虚极其容易出现,而初期(代偿期)多表现为脾阳虚。

我科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胃经、脾经循经皮温均温及两经原穴温度差异性的观察中,也发现了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脾阳虚证的病机本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器是利用红外摄像技术将人体表面红外能摄录,并用计算机软件对热图进行处理分析,可反应经络皮部的温度进而了解经络经气运行情况。通过红外热像皮温图的检测即可客观反应出患者全身经络近皮部气血运行的变化,进而客观指导六经辨证及中医体质辨识[5-6]。从图1A可以看出,健康对照组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周身皮温均匀,督脉红外轨迹显示连续;从图1B、D可以看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患者胃脘部及脐周皮温偏低,督脉红外轨迹大致连续,但常有中断,提示中焦虚寒,脾阳不足;从表1中可以看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治疗前的脾胃经均温及两经的原穴穴位温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这表明了脾阳虚证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基本病机。

根据《伤寒论》第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结合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临床上常出现的神疲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怕冷等表现,此类患者在六经辨证中当属太阴病脾阳虚证范畴,而理中汤是治疗此证的经典之方。方中干姜温中散寒,恢复脾阳;人参大补脾胃之气,以振奋脾胃功能;白术健脾燥湿,以培补脾土之虚;甘草健脾和胃,调和各药,全方共奏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诸药合用,使中焦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从表1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脾经胃经均温仍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脾经胃经均温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也得到了改善,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还伴随着肝功能及肝脏硬度值KPA的好转(表3~表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脾阳虚证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基本病机,从脾阳虚证论治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也进一步验证了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脾阳虚证病机本质观点的正确性;但本次观察疗程较短,样本量较少,从脾阳虚证论治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作用及机制我们尚未清楚,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会多样本、多中心、多疗程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